Omicron 的自由航行
堅持了多月,Omicron 病毒終於還是攻入了香港,每日確認的感染個案持續上升,有人認為已經失守,不如直接放棄,轉為「與病毒共存」,個人對此是並不同意的。 不少意見認為,Omicron傳播力強,但染病後重症率及死亡率較其它變種低,故認為不妨放寬隔離措施,讓經濟重啟,也可讓病毒傳播達致最終免疫,成為完結世紀疫症的契機。 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少,唯是否採用放寬隔離措施,不妨先看一下外國的數字。 參考外地一些採放寬放疫政策的經驗,在Omicrom 成為主流病毒並放寬隔離措施後,以感染個案來計算的死亡率大多是大幅降低,唯實際死亡個案數字亦不低。 以美國為例,最新的七天平均每日死亡宗數約2400,感染Omicron而死亡的個案,亦已超過了Delta。一些發達國家,例如英國、法國、意大利,兩周宗數都超過4000,在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都出現爆發。 如果以美國總人口對比香港總人口計算,美國每日2400的宗數約等於在香港是每日50宗,這個數字對於我們而言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即便以英國的數字計算,亦代表每兩周有400宗的死亡,我們也會很難接受。就算以鄰近的新加坡來做對比,自從新加坡開始放寬隔離措施,也曾經歷過每天十多宗死亡,相信這亦是我們不願看見的。 正月談這個話題,可能是很不吉利,但也是現時我們面對的處境。今次疫症的特點,是感染了會再感染,而且不斷的傳播,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變種,沒有人能夠說凖Omicron 一定是最後一次變種。 某程度上,我們已經是活在一個「與病毒共存」的世界。一些國家在感染個案仍然高企的時候,已迫不及待放寬隔離措施,讓病毒自由傳播。當然每個地方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但以香港當前的情況,個人認為實不宜隨意放寬措施。能力範圍許可下,我們更應該堅持抗疫。 香港現時的情況,年老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一直偏低,小童更加是未獲批準可以接種疫苗,一些負有長期病患的人,也不能承擔接種疫苗的風險。在這種情況,要靠疫苖達致群體免疫,需要所有成年人承擔起責任,才可以保護這些群組。 與此同時,香港目前當務之急應該是要提升每日檢測的總量,增設隔離設施,盡最大可能減低感染病人在社區或要居家隔離。 個人也認為企業應盡最大責任,盡可能讓員工在家工作,減少外出上班日子,減少面對面會議。至於每個香港市民,最大的貢獻就是減少外出、減少聚會、減少見面接觸,齊心合力面對處理好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