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的2021

2021年差不多接近尾聲,全年來看,中港股票市場可算是風聲鶴唳,原以為年初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是個別事件,沒想到踏入下半年,監管政策才一波又一波的浮現。 由螞蟻上市臨門一腳被叫停,中央推出反壟斷政策,尤其禁止平台二選一規則,再到房地產的三道紅線,線上教育、手遊、醫藥各行業的政策、滴滴出行剛上市就被查,再到之後關注的飯圈和娛樂事業,對互聯網券商協助開展境外投資的關注,打壓澳門賭業中介等,一浪接一浪的監管政策出台,大幅改寫了市場生態。 政策的急轉彎或無定向,難以評估股價走勢,對不少投機者而言,都是容易令人卻步不願參與在市場當中的原因,即使是對投資者,也擔心企業基本面受損,增長前景不再等。再看外圍尤其是美股勢如破竹節節向上的表現,更令不少投資者不願留在中港股市或中港股票上。 無疑,從2021年出現的監管政策,都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對資本主義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並對核心政策方針進行了調整,從以往相對不計較方法,總之發展就是硬道理,變為更追求高質量、以人為本、注重社會整體和長遠的發展。 總結2021,和面向2022,以下整理了個人認為中央政策上的核心方針,或有助調節心理狀態及迎接下一階段的轉變。 一、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過去一段日子,內地企業到境外尤其是海外上市甚為普遍,深度參與了外國的資本市場,吸引外來資金投資之餘,亦造成一些歪風。 當中對內地發展最不理想的,是一些企業即使還未有盈利或經營現金流入,未證實商業模型前,就已透過在資本市場發債或上市集資,透過融資手段獲取現金後,調回本國內並大幅度擴張,當中最經典的例子非恒大系莫屬。 中央決心整治亂象,可讓市場回歸理性,減少資本投機,切實回到經營實體經濟發展上,可視為利好長遠發展的因素。 二、反平台壟斷,防止數據無序收集 也是過去一段日子,全社會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加速了商業數據的產生,亦讓一些科網平台有機會從中收集大量數據,長遠會讓大量數據集中在個別平台上。如配以技術和算法濫用,將會造成制度性的不公平。 而在內地,騰訊和阿里算得上是兩個最大的平台,固然成為受監管重點,其它平台如滴滴、美團等也是。海外企業例如FB,谷歌等,一樣是受關注的平台企業,只是至今未獲放行在內地經營。 不過長遠而言,建造平台生態及提供共享資源,服務實體經濟,依然是科網企業生長所必須,亦符合各方利益。只要在合規的框架下營運,平台以服務經營伙伴為重心,相信中...

「與病毒共存」很快會淪為空談口號

最近,非洲地區再發現出新的變種新冠病毒,命名為Omicron,成為繼Delta 之後,另一隻世衞定性為需要關注的變種新冠病毒。 經過了接近兩年的「與病毒共存」,相信很多人都應該明白,所謂共存,只不過是過渡性質,是在未能完全阻隔病毒傳播但又想維持經濟活動而推行的暫時性措施,根本不是可長治久安的做法。 身在香港,社會整體而言,普遍大多數人都自覺遵守政府推行的社交距離要求,並且有超過七成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是這個城市能夠堅守病毒入侵的一道主要防線。過去一年,即使沒有對外全面開關,香港本地亦能出現較廣泛的經濟復甦,讓絕大部份人保持就業和生計。 反觀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很多在疫苗接種達到七成左右,就已急不及待,全面放寬隔離政策。一旦收緊,即出現部份民眾上街示威甚至破壞。但這些地區也陸續出現個案大幅上升,甚至影響到醫療體系的情況,有些地區甚至需要回復收緊政策。 在這段期間,不受控的除了疫症,更包括社交媒體。網絡上一些失實言論的推波助瀾,例如隔離政策是要限制民眾自由,收集出行數據是侵犯私隱,疫苖是藥廠用來控制大眾,甚至疫症是研究室內爆發等,不但無助解決問題,更引起全人類之間的猜疑,讓疫症更不受控。 面對全球性廣泛蔓延的世紀疫症,需要各國強而有效的公共管理,更需要能保持堅定信念的普羅大眾,廣泛推行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清零政策」。 不然的話,「與病毒共存」只會製造機會,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病毒變種,再快的疫苗研究和接種加強劑,也難以真正解決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