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驚奇 October Surprise
隔了超過兩個月沒有出新post,距離美國大選,只餘下約半個月的時間。
參閱報章回顧,過去每屆美國大選,也會出現所謂「十月驚奇」的情況,即選舉年的十月爆發性出現大量可影響選情的事件,今年也不例外。今屆的頭炮是特朗普自己宣佈感染了新冠肺炎,較出乎意料是他送院後隔幾天出院,再隔幾天再驗不出新冠肺炎病毒甚至可以與群眾親吻(真的是聽到也打冷震),但「白宮群英」卻變了「白宮群組」,再被媒體揭露白宮內部的防疫意識薄弱,部份措施更是沒有科學常識,令白宮主人失分不少。
一如以往,無論染疫前後,特朗普及其團隊仍然是以打擊對手為主調,兩場電視辨論可謂表露無遺,特朗普本人在電視辨論中盡情干擾拜登發言,其副手就更不濟,被指責防疫不力的時候,只迴應說對方表現將會更差。特朗普這種依靠打擊對手,讓對手失分以鞏固自己權力的手法,不知美國選民是否已經看厭,民調結果也一直是拜登領先,但最近看了Netflix 一個"Whose Votes Counts"的Series,發現原來美國選舉有多種方法可以影響結果,就算取得較多選票也不一定能勝出,就真的不能靠民調預測選舉結果了。
目前拜登已經宣佈一旦落選會承認落敗,特朗普則講明了一定不會認輸。如果結果是選舉得票相當接近,則美國可能會需要較長時間才完成選舉結果確認,需要注視的反而是一旦特朗普被對手大幅度壓倒下落選失勢,會否採取近乎攬炒的手段牽起更大衝突,釀成國際上的災難,則只能寄望事情不會這樣發生吧。
正如上篇所說,美國大選是其內部的事,個人不想多作討論,而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對於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奕,相信也不會有多少改變。中國的發展以及逐步開放的投資市場,無可避免地會動搖美元的地位,對於數十年來以出口美元作為經濟其中一大支柱的美國,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蓄貨幣的地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旦出現國際對美元的信心動搖,或出現美元的替代品,將會影響美元發債的作用,嚴重一點說甚至可影響美國的長遠國運。另一方面,核心技術亦是美國需要保持一哥地位的重要一環,從中興、華為、中芯、Tiktok,以至近期關於騰訊和阿里系的事件,都可以看出高端芯片設計、演算法和大數據都是重要戰場,科技領先不再只是商業機構之間的競賽,更是國家層面的爭鬥。
個人較認同的看法是,保持美元及核心技術領頭地位是美國朝野的共釋,而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美國針對中國打壓的力度是不會減退的,分別的只會是時間及手法。以個人推想,特朗普的手法看起來會較為橫蠻及沒有章法,實際對中國的打擊可能會較大,但對美國本土的損害亦然,而民主黨執政的話則可能會用更長時間準備,以期在盡量減低對本土的影響下才進行操作。
至於香港方面,受國際之間博奕帶來的影響,也是無可避免而且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而且,香港也同時需要面對鄰近地區及經濟體的競爭,四大支柱無論是金融服務,貿易物流,專業服務,旅遊服務,周邊都出現強勁的對手。不過只要想像一下,現實中從來就沒有所謂躺賺,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需要面對的困難,企業亦然,社會亦然。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內部凝聚共釋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集中力量強化自身長處,鞏固本身的優勢,就算最終打輸,也只能說是別人技勝一籌,怪自己技不如人。過份擔憂或是靠唱衰對手讓自己感覺良好都是不現實的,沉迷在無止境的比較更是毫無用處。
最後提一下,近日有兩起事件是比較需要繼續注視的。第一件是美國國務院向國會提交報告,再次重申銀行不能與受制裁人員有商業往來,事件雖表面上是針對個人,唯相信大部份人都明白這是強迫國際銀行作出表態的操作,給予30-60日時間後公開銀行名單亦只是留有一手在未來一段日子作出更強力的恐嚇。需知道國際銀行最重要的服務是提供國際資金流通的渠道,一旦受到任何一方的全面封阻,對金融體系穩定肯定影響甚大,銀行在向客戶提供服務之餘亦需承擔額外風險。
至於另一事件則是關於螞蟻金服於中港上市,有機會成為歷史上最大型的IPO,但也是「樹大招風」,早前已有美國組織發信港交所要求重新考慮其上市申請,共和黨也有議員發信要求國會介入阻止,並且批評華爾街內高盛花旗等美資投行協助螞蟻上市。目前事件仍在發酵中,需要觀望是事件會否演變成美國政府介入干預機構投資的先例,若然的話,對國際投資市場亦是影響深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