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引領全球步入衰退
十多年來多國央行的發債印錢,去到今年似乎已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緊縮周期正式開始,縮表和加息並行,即使面對俄烏戰爭、通脹和衰退風險,亦無阻緊縮步伐。
美元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但聯儲局卻只關注美國本土的通脹和就業率,無視全球各地面臨的困局,亦無視IMF等國際組織的警告,堅持本國優先。拜登政府有意把管理通脹的責任壓在聯儲局上,卻無視當前的通脹問題實與國際關係和供應鏈問題息息相關,亦讓問題火上加油。
港元兌美元奉行聯繫匯率,多年以來都有意見指港元會因此無法管理利率,必然隨美元加息而大幅上漲。但當今次美元正式進入加息周期,事實卻是其它發達經濟體的貨幣率先跟隨加息,反而金管局是按既定機制入市干預,有助管理市場預期,穩健的政策加上一直以來維持相對較高的外滙儲備,避免了港元的匯率波動和利息的大幅上漲。
英國在美元加息周期中,可算是承擔最大痛楚的國家之一,深陷通脹、加息、衰退、能源短缺和國內罷工各種問題。卓慧思上場不但沒有為問題找出緩解辦法,推出減稅方案更一度讓國債息率急升,退休基金傳出頻臨爆破,迫使英倫銀行緊急入市穩定市場信心,暫避過一次重大危機。回顧卓慧思上任前甚至對央行是否需保持獨立性提出疑問,不禁令人懷疑保守黨是否已沒有其它人選可擔任首相,但就算是有,短時間內連換兩名首相亦是風險相當大的政治操作。
至於歐盟,本來是可借減輕對美英的依賴而能走向更多的自主發展,但俄烏戰爭的發生讓這個機會接近幻滅。歐盟的重心放了在加強與俄羅斯的對抗,卻輕視歐盟內部各國經濟面對的實質問題。歐盟體制的先天缺陷,例如國家發展速度不一致,富國不願補貼窮國亦不願建立共同基金,各國又必須遵從歐盟的規則,都讓問題更加複雜。
亞洲方面,澳洲和紐西蘭是更早意識到要加息的國家,但在美元開始加息後,只能算是減輕了影響,依然受到通脹的困擾,不過勝在天然資源豐厚,對外輸出多於輸入,風險尚算可控。同時亞洲在地緣政治上的風險亦暫較歐洲低,除非美國刻意要在亞洲牽起風波,否則澳鈕應該是相對安全。
日本則採取了與其它發達經濟體截然不同的做法,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但卻讓日元兌美元跌至廿多年的新低。這對喜愛遊日的香港人當然是極大的喜訊,但對日本而言,輸入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升,恐怕會將經濟壓垮,幸而日本人是相當堅毅和團結的民族,寄望日本可咬緊牙根度過今次的危機。
美國一方面強調中國和俄羅斯是主要對手,要求盟友聯合對抗,唯客觀效果卻是一直在收割盟友。除了發展經濟體的本幣都需要隨美元大幅加息,以減輕輸入性通脹的影響,美國亦要求各國協助重塑全國供應鏈,當中包括要求各國在美國設廠,又以制裁手段恐嚇各國企業禁止與中國交易,或不准在中國設廠,這些舉措都必然會對各國經濟造成打擊。
今時今日的美國,愈來愈像一個專制的政權,限制出口、限制金融服務、限制私人企業的合作伙伴、限制商務自由。在特朗普上場前,美國仍然會強調這些措施的必要性和保障自由的重要性,到今時今日,已到了可簡單定性對手就是一切破壞體制的來源,任何限制對手發展的行為都是正確的這種地步。試問這種一刀切的二元劃分和帶動意識形態對抗,又怎配作為世界霸主並獲得世界的廣泛支持呢?
事實上,國際上個別國家也開始準備後備方案,或者選擇在大國博弈上選取較為平衡的戰略。像德國,在俄烏戰爭開始之前極力介入防止戰事發生,即使在後來全面與俄羅斯割裂,仍然保持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南韓的新任總統尹錫悅,甚至居然敢在佩洛西訪韓時維持休假,並且維持在華的投資和與中國合作處理北韓的問題。
而在亞洲東南亞地區,東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高活力地區,東盟各國也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狀態,不會參與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這些取態都為緩解分裂帶來重大的作用,亦成為亞洲整體可和平穩定發展的推動力。印度雖然向來親美,但亦能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良性關係,都有助平衡局勢。
踏入第四季,除了是中共二十大換屆,美國亦是中期大選將至,一旦民主黨失落參眾兩院的主導地位,勢必加大國內矛盾,兩黨除了加強對抗中國外,似乎難以再找到其它合作的領域,這必然是會令危機升級。但即使過得了中期大選,再過兩年又到總統大選,前總統特朗普幾近必然捲土重來,亦會引起國內的分裂和民粹,又是要靠轉移視線才能勉力維持政權穩定。
美國的體制和選擇,目前正為世界帶來深重危機,寄望美國國內的有識分子終於可以意識到,與其不斷要靠打壓對手和轉而視線,不如及早面對和處理自身的問題。否則的話,當美國失去世界的信任,或減低對美元的依賴,都會讓美國深陷破碎的危機。
特別要提的是,中國的離岸人民幣的面世,除了在早期有助穩定國內的物價免受國際匯率波動的影響,未來也可能成為一種新型國際儲備貨幣的基礎,免卻了單一國家在國內和國際發展不協調的時候,必須陷入要犧牲一方的困局,期望相關方面可在未來對此作深入研究,重塑未來可持續的國際貨幣體系。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