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全球翹首以待美國衰退

2022年還有個多月,快要步入尾聲,踏入11月,多場國際峰會舉行,全球政經關係亦步入新的階段。 前文提及,美國今日基於各種不同因素而導致的通脹問題,導致美元需要大幅度加息鎮壓,也牽起了全球廣泛經濟體的匯率大幅波動,各國貨幣緊隨美元加息應對。隨着能源價格回落,供應鏈和物流亦回復正常,而美國的通脹率仍然高企,某程度上可以側面反映通脹屬更深層次問題。 有意見指出,美英通脹實與勞動市場火熱有關。過去幾年的疫情,各地政府實施全民派錢,金額甚至比一般薪金高,人民又將獲派金錢投入股市炒賣,乘勢大賺一筆後,無意再重回勞動市場,同時過去幾年企業在裁員後卻因放水出現經濟過熱,企業發現再請人的成本更高,今日不再輕易炒人,都導致勞動力短缺。 面對經濟過熱、通脹,加上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加息的舉措實屬合理之舉,只是市場習慣了十多年的低息流動性充裕環境,兼且一有風吹草動央行即減息放水,要想市場接受緊縮,可能跟染上毒癮要戒毒一般困難。聯儲局雖然多番表示加息的必要性,市場卻頑固的認為加息很快接近上限,只要經濟衰退便可迎來放慢加息甚至掉轉頭減息。 在這個背景下,市場就出現一種吊詭的氣氛,一方面希望企業保持盈利增長,另方面卻是希望數據反映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迫使央行放慢加息。而同時聯儲局看着通脹加劇,似乎也樂見經濟放緩或失業率上升從而減慢工資上升,或利用加息引導股市大跌。正如本文標題所指,全球正翹首以待美國步入衰退。 反觀亞洲的市場,市場則普遍抱有樂觀的意向。在中國,隨着本月推出新的防疫二十條,加上市場消息指中央政府正為明年放寬防疫措施做準備,市場正普遍期待中國的經濟重啟,並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支持增長。加上內地對互聯網平台的監管正告一段落,同時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行業的政策,都為市場釋放不少正面訊號。 與此同時,可以留意到中國領導人正透過不同途徑與外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包括參與在不同的國際峰會,邀請各國元首來訪等。雖然某些國家對中國仍然是滿懷敵意,亦可望逐步透過外交接觸,打開合作互惠的渠道,至少能達致管控分歧,爭取時間發展內部經濟。而近幾個月所發表的例如二十大報告,亦充份顯示出中央政策的高度連貫性,只要能正確解讀,都是讓外資可放心在中國繼續投資的舉措。

美國引領全球步入衰退

十多年來多國央行的發債印錢,去到今年似乎已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緊縮周期正式開始,縮表和加息並行,即使面對俄烏戰爭、通脹和衰退風險,亦無阻緊縮步伐。 美元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但聯儲局卻只關注美國本土的通脹和就業率,無視全球各地面臨的困局,亦無視IMF等國際組織的警告,堅持本國優先。拜登政府有意把管理通脹的責任壓在聯儲局上,卻無視當前的通脹問題實與國際關係和供應鏈問題息息相關,亦讓問題火上加油。 港元兌美元奉行聯繫匯率,多年以來都有意見指港元會因此無法管理利率,必然隨美元加息而大幅上漲。但當今次美元正式進入加息周期,事實卻是其它發達經濟體的貨幣率先跟隨加息,反而金管局是按既定機制入市干預,有助管理市場預期,穩健的政策加上一直以來維持相對較高的外滙儲備,避免了港元的匯率波動和利息的大幅上漲。 英國在美元加息周期中,可算是承擔最大痛楚的國家之一,深陷通脹、加息、衰退、能源短缺和國內罷工各種問題。卓慧思上場不但沒有為問題找出緩解辦法,推出減稅方案更一度讓國債息率急升,退休基金傳出頻臨爆破,迫使英倫銀行緊急入市穩定市場信心,暫避過一次重大危機。回顧卓慧思上任前甚至對央行是否需保持獨立性提出疑問,不禁令人懷疑保守黨是否已沒有其它人選可擔任首相,但就算是有,短時間內連換兩名首相亦是風險相當大的政治操作。 至於歐盟,本來是可借減輕對美英的依賴而能走向更多的自主發展,但俄烏戰爭的發生讓這個機會接近幻滅。歐盟的重心放了在加強與俄羅斯的對抗,卻輕視歐盟內部各國經濟面對的實質問題。歐盟體制的先天缺陷,例如國家發展速度不一致,富國不願補貼窮國亦不願建立共同基金,各國又必須遵從歐盟的規則,都讓問題更加複雜。 亞洲方面,澳洲和紐西蘭是更早意識到要加息的國家,但在美元開始加息後,只能算是減輕了影響,依然受到通脹的困擾,不過勝在天然資源豐厚,對外輸出多於輸入,風險尚算可控。同時亞洲在地緣政治上的風險亦暫較歐洲低,除非美國刻意要在亞洲牽起風波,否則澳鈕應該是相對安全。 日本則採取了與其它發達經濟體截然不同的做法,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但卻讓日元兌美元跌至廿多年的新低。這對喜愛遊日的香港人當然是極大的喜訊,但對日本而言,輸入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升,恐怕會將經濟壓垮,幸而日本人是相當堅毅和團結的民族,寄望日本可咬緊牙根度過今次的危機。 美國一方面強調中國和俄羅斯是主要對手,要求盟友聯合對抗,唯客觀效果卻是一直在收...

波濤洶湧的2022

踏入2022年第四季度,不少國際政經大事都會在本季度內發生,當中包括中共二十大、美國中期大選、G20 峰會等,實在令人十分期待。 2022年,又再一次是國際關係出現重大改變的一年,二月俄羅斯派兵攻入烏克蘭,國際關係間的衝突正式浮面,隨之而來是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連番制裁,能源供應鏈中斷引發價格急劇波動,加上這幾年為應對新冠疫情而增加的流動性,多國出現多年未見的高通脹,繼而是各國央行連番加息壓抑物價,但國際資金大舉流入美元,美匯指數接連破頂,股債和貴金屬俱跌而美元獨強,資產價格兌美元均呈下降趨勢。 美國和俄羅斯的角力,自冷戰結束後一直也沒有止息,蘇聯解體後,北約持續向東擴張,聯盟界線逐漸迫近莫斯科,俄羅斯和美國亦一直在中東進行代理人戰爭,更有評論指當年特朗普能當選美國總統,亦是俄羅斯在背後支持,謀求在美國國內引起分化。 在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美國被揭發秘密監控盟國領袖之後,歐洲一些國家如德國和法國開始奉行自主發展,並加強與俄羅斯的聯繫,例如是德國與俄羅斯興建的北溪天然氣管道。但相關的發展卻引起了不少爭議,一方面當然包括美國的利益受損,而同時歐洲內部不少國家亦有所不滿。俄烏戰爭的爆發,可算是日積月累多方面的矛盾,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衝突。 當前世界正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國家內部的矛盾,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和人民對現有制度的不滿情緒都日益顯現,同時很多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像氣候暖化,貧富懸殊,發展速度不均等,似乎都難以有效解決,國際社會的不協調,正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原意是要迫烏克蘭就範回到談判桌,並讓烏克蘭永遠保持作為中立國,但這種強加於人的做法不得人心,更惹起歐洲各國聯成一線,讓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有機可乘,借勢脅迫歐洲中斷所有與俄羅斯的合作渠道,全面受美國所控制,造成今日歐俄雙輸的局面。 至於美國,雖然在俄烏戰爭中獲取了不少政治和經濟利益,但是俄烏戰爭及連番制裁所引起的物價上漲,已讓美國本土的人民受到傷害,美國亦需要多番動用石油戰略儲備降低能源價格,人民亦必然會透過投票來表示他們的不滿,是否值得是一個疑問。 事實上,美國亦不見得就希望俄烏戰爭發生。近年,美國早已不把俄羅斯視作為最大的對手,明顯的中國才是美國需要集中火力全方位應對的頭號競爭對手,有學者早些年甚至提出美國應採取聯俄抗中的戰略,而從俄烏戰爭爆發至今都有人想把台海地...

英女皇逝世

英女皇逝世 象徵的除了是一個朝代的改變 對不少人來說更是失去重要的精神支柱 是一件頗令人傷感的事 小時候就讀以女皇為名的中學 成家立室後又定居在以英皇為名的道路 我們都擁有一個漂亮的維多利亞海港 殖民地的色彩 是香港歷史中不可劃滅的一部份 十九世紀大英帝國軍事經濟全盛時期 廣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 雖然當初涉及不少黑暗歷史 例如大起發動戰爭和大量傾銷鴉片 但英國的傳統 優良的法治精神和專業管理體系 後來也確實帶進了不少殖民地 在很多地方包括香港和新加坡中發揚光大 大大促進了人類的發展 是人類文明中的重要資產 進入二十世紀經歷兩場世界大戰 歐洲和亞洲都出現大規模戰事 造成區內人命傷亡和元氣大傷 英國霸主地位也逐漸被美國取代 其後資本主義掘起,社會加速市場化 冷戰結束後更成為主導世界政經的力量 法治精神在一些人心目中開始變質 有好處的就去遵守 但也有不少人受不起資本誘惑 做出了惡魔的行為 在這個時代,在香港這個地方 英國不單止帶來了法治和管理體系 還有醫療、教育、工程技術、金融專業 並且在這裏建立起流程和制度 大幅提升區內的生產力 再加上內地提供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 造就了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到進入廿一世紀 資本主義帶來的問題逐漸浮現 貧富懸殊加劇 資本一方掌控權力和輿論 市場價格左右資源供應的穩定 社會動亂在各地時有發生 回歸後香港雖繼續奉行資本主義 但「五十年不變」不知是保証還是魔咒 流程和制度都日漸僵化並變得臃腫 精細分工下更不時出現「三不管」問題 串行等待、來料加工變為常態 公營機構精簡架構並大規模實行外包運營 核心只留下薄弱的力量維持基本管理 都讓問題持久積累 英國人曾經帶領了我們建立流程制度 但可能未有教會我們如何做好持續優化 在新的時代 法制和社會制度進展緩慢有其必要 但流程、操作和指引就有需要與時並進 精簡流程、電子化、數字化、產品運營 實際上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亦需要已身在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材 各施所長回饋社會 為下一代建造更好的前景 重聽中學的校歌 工作上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 奉獻世界、傳播正能量 學會去做正確的事、貢獻社會 為世界和平盡一分力 … 英女皇雖然離開了人世 但願女皇奉獻一生的精神在人間長存

談最近的政策

這篇文章是去年就已經想寫的,一直也沒有找到時間,但很多當時想寫的事,現在看似乎是一步步在實現,也想先做個紀錄,半年或一年後再看是否如自己所想。 回到大概是2020年年底左右吧,當時美國已經是財政和貨幣政策雙軌並行谷起經濟,萬九億的救市方案,各種各樣印錢派錢的方案一次過推出,唯恐經濟會因疫情而放緩。充實有力的政策投放,無疑對市場來說是一顆定心丸,但在當時也已經有不少人對通脹表示憂慮。 不過聯儲局和白宮的高層,似乎都相信通縮比通脹可怕,或者認為通脹就算出現也是短暫,而且都有足夠工具處理,力排眾議堅持寬鬆貨幣政策,一下子環球市場充斥熱錢,似乎要谷起另一波資產升值。 然後到2021 ,內地政府開始出台了一系列打壓互聯網平台、房地產、教培、跨境券商、濠賭等行業的政策,線上教育股接近團滅。當時市場對政府的政策不解,更對共同富裕理念長遠影響公司盈利感到相當不安,大批資金撤出,中資企業的估值亦大幅度下跌。 當時筆者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中央政府似乎刻意在全球熱錢最多的時刻,大規模推出政策先行戳破潛在泡沫,似乎是已預感歐美必然出現惡性通脹,外圍終有一日收水,先行推出政策避免在外圍收水時大規模衝擊內循環經濟。這種變相逆周期的措施,實在是相當高明的一著。 當時我設想,各項政策背後應該是圍繞幾個主要目標的。 1)先行迫退熱錢,避免輸入性通脹、經濟過熱或過度投機 2)封鎖潛在的(大規模)走資渠道,為終有一日出台救市措施做準備 3)打破平台/地產/金融壟斷,扶助實體經濟 第一個目標,就如上面所述,刻意對過往容易過熱的行業出台政策,既可有效避免熱錢輪流湧入各個版塊,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亦可借機整頓行業,為未來的發展鋪路。 第二個目標,是考慮到中央面對外圍經營環境出現問題,遲早需要出台政策救市,但如果像金融海嘯後的四萬億方案,實際上有不少亦會流出海外,難以集中幫助國內企業,故需先行封閉走資渠道,確保資金留在本土。 至於第三個目標,則是考慮實體經濟發展才能給人民帶來真正的生活長久保障,不會走上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的貧富懸殊舊路。 大半年過去,當時的一些想法已逐步實現,美國最新公佈CPI再創新高,聯儲局臨急臨忙加息0.75厘,熱錢大幅度回流美國,環球股債匯連同加密貨幣均大跌;英國歐洲澳洲都面對不同程度通脹,但美元獨強,各國均需要跟隨加息應對,中概股則反而相對堅挺,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也大致維持穩定。 不...

「以結果為目標」的示範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正式宣佈參選下屆特首,並且提出「以結果為目標」作為施政理念,很多人都有疑問,究竟「以結果為目標」是什麼意思。對此,其實不妨可參考反對派近年的一些做法,或者就可以明白「以結果為目標」是什麼一回事。 觀乎反對派近年在不同社會議題上的舉措,不難理解反對派是以打擊政府威信作為行動的主要目標,以下各點更可看出反對派動員能力,和以最低成本達致目標的高效操作。 一、全方位打擊防疫政策 疫情以來,觀乎全球各地成功防疫地區的經驗,可以梳理出防疫的幾個重點方針,包括外防輸入、隔離社區個案、減少社交接觸、追蹤患者出行紀錄和疑受感染個案,和推動疫苗接種。不難發現的是,反對派是對以上各點都作出了重點部署。 外防輸入方面,反對派透過社交媒體推播主張,要求盡快開關,與外面廣受感染的地區回復接觸。對隔離設施或疫苗接種,則重點宣傳其壞處,推動市民暪報疫情或以各種理由避免接種疫苗。另外又誇大安心出行收集數據的能力,推動市民暪報或誤報,大大增加政府追蹤或隔離患者的難度,以致第五波疫情失控,更可進一步指控政府失職。 二、分薄資源,讓重點議題失焦 對無論是公營還是私營機構而言,一般都會同意通過定位核心問題,集中資源並重點解決,凝聚共釋,是有效擊破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反對派的舉措,則是透過多點式提出訴求,分薄社會公家資源之餘,有時即使是成功處理一些問題,反對派也能立即將焦點放在另一問題上,蓋過成功處理問題的掌聲,讓政府難以獲得公眾的讚許。 另一方面,讓重點議題失焦,公眾長期難以凝聚共釋,政府內部則長期在不同議題上爭持,疲於奔命之餘,只能看到眼前的問題而忽略了長期的其它問題,形成所謂的「管窺效應」。 而對於那些長期存在而根本未獲分配資源解決的問題,反對派更會刻意定時提醒,讓公眾認為問題長久存在也一直未有解決,加劇公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三、推動社會各階層分化 團結、合作、共嬴,基本上都可算得上是人類的本質和商業上成功的典範。相對而言,分化、對抗、挑撥離間則是讓社會或機構效率大幅下降的操作。 反對派的重要舉措,是全方位的推動社會二元對立和分化,無論從學術研究,到文化傳播、藝術、媒體、以至商業運作,都可看到推動二元顏色對立的影子,讓社會上各領域都難以合作,或者都以政治立場先行。 另一方面,反對派亦推動市民集中尋找和揭露政府錯處,卻沒有推動合作解決問題,對社會而言則只會虛耗,卻不會帶來實則效益。 就反...

股市大幅波動

不經不覺之間,港美股市連日回升,不少大型股票在短短幾日之內升了五成以上,部份中小型股更是從低位回升了一倍。作為持倉的股民,股市回升,當然是令人雀躍的,不過作為長線價值投資的信奉者,短期的波幅,較多是心理上有些起伏。 今次的股市深潛後大幅反彈,對自己來說帶來了幾點啟示,特此作紀錄供日後參考。 一個啟示是,一些優質的股票,盈利能力高,業務模型具備深厚護城河,長線利潤亦有保證,在股價上升時大家爭相搶貨,原來在大跌市亦會隨大市回落,且回落幅度不比劣質股票低。騰訊跌穿300元那天,真的感到世界很瘋狂,原來還真的可以用這個價錢買到騰訊。 股價短期的波幅,與其說是受基本因素影響,不如直接承認較大是受當前的市場氣氛影響。俄烏戰爭、中概股可能受制裁、通脹升溫、美元加息步伐加快,市場氣氛可以令基本面沒有重大改變的企業股價大幅轉向,股價完全不能反映企業實際價值,出現大幅折讓,也同時是極之難得一見的增持機會。 市場上,有很多參與者是分不清股價和價值的,更有不少人是認為今日買明天賣,能賺錢的就是有價值的股票,這些人以為自己在投資,其實不妨直接承認是在投機。 投資是真的需要長期研究一些企業、一些行業,在所有人都拋售股票時仍能堅持對企業的看法,而不是盲從市場的聲音。這個研究不是去看股價走勢、移動平均、陰陽燭,也不是去看看財報的財務數據,而是切切實實的去研究企業的營運和盈利模式,把投資看成是一盤生意,但似乎不少市場參與者不是這麼想。 很多媒體也喜歡提供鋪天蓋地的報道,但離不開事情的表象,有些則標榜懶人包,方便讀者短時間內掌握重點,茶餘飯後參與討論,但我們其實更需要認識發生的事情背後的原因,並且要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前因後果,才有機會可對事情的發展作出合理預期。 短時間跌幾千點的市況,相信在有生之年不會遇到很多次,真的要反省,在下次出現這種市況的情形,自己是否有能力和信心可以把握。